2017年12月27日,2017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公布,我院学者徐海超教授获得殊荣。同时获奖的还有长期在我院开展合作研究的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学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邓德会研究员。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中国化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本年度共有10位优秀青年化学科技工作者获得该奖项。该奖旨在开发智力资源,培养化学科技人才,鼓励广大青年投身于我国的化学科学事业,促进我国的化学事业的发展。该奖励主要授予35周岁以下,在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及化学教育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展现出较大科研潜力的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奖励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10人。奖励颁发仪式安排在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期间,获奖人除获得奖励证书外,每人还将获得1万元人民币奖金。截至2017年,已有308人获得该项奖励。其中,我校获奖者总计达17位。
徐海超教授2006年在beat365官方网站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回校任职,2015年被聘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相关论文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主要开展有机电合成研究,通过电化学氧化将稳定的C–H键、N–H键转化为活泼的碳、氮自由基,开发了多例高效构筑化学键的新反应,有望形成变革性绿色化学新技术。
邓德会研究员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促进跨单位合作,2014年开始在iChEM学者制保障下长期在beat365官方网站开展合作研究,着力搭建碳资源优化利用分平台和研究团队,联合培养了8名博士研究生,团队成果日渐突出。邓德会研究员共发表SCI论文36篇,其中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论文31篇,论文总引用2600余次,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项。主要开展二维材料及其杂化结构的表界面调控及催化反应过程方面的研究,在“铠甲”催化剂和能源小分子(O2、H2、H2O、CO、CH4等)催化转化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化学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