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三点,当我们来到赵老师在校本部的办公室时,赵老师正在和实验室的同学讨论着有关课题的事项。学生们的工作室紧邻着赵老师办公室,一墙之隔,墙那边,是课题组成员们在埋头做研究,静寂无声;墙这边,赵老师一边给我们倒水,一边笑问:“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
锂离子电池、“863”计划先进能源领域主题专家、80多项专利发明,这些是赵金保作为研究者的关键词。然而在诸多高端研究成果的背后,他又是一个再和蔼、亲善不过的老师。
年产300万平米陶瓷隔膜的生产力
说起锂电池,想必大家不会陌生。现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使用得方便,主要得益于电池的轻量化和高能量化,而这种电池就是赵金保所研究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上一种最先进的化学电源,常见干电池的电压只有1.2V,锂电池的电压可以达到4V,提高了二倍多。然而,高容量的电池如若有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会像炸弹一样,容易伤及到人。保护着电池内部安全的关键材料是一层极薄的多孔性有机绝缘隔膜,它将强氧化性的正极和强还原性的负极分隔开来,防止短路和电池爆炸,而这层保护膜的厚度仅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赵老师课题组的技术创新,便是在这层隔膜的基础上,涂上了一层陶瓷粉,陶瓷可耐1000°的高温,所以即使在高温有机隔膜熔化的条件下也可以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这一层小小的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结构中关键的内部组件之一。它不仅存在于大家使用的手机、手提电脑之中,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能源格局。锂离子电池是储存电能的重要装置,还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希望之寄托。赵老师介绍道,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用途是在电动车和新能源领域。以汽车为例,,传统的汽油车中的石油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十,而在电动车上的利用率却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不仅利用率提高了,电动车所产生的污染也比汽油车小得多。
赵金保回国后,用一年半的时间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壁垒,开发了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年的时间完成了生产线的建设,现在,由beat365官方网站和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项目已建成一条年产300万平方米陶瓷功能隔膜量产试验线,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供不应求。下一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生产,争取年内达到年产3000万平方米的目标。
改革开放后的第四届大学生
赵金保是安徽人,少年求学时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天天光玩了,小时候该玩的全玩了,玩够了,直到恢复高考之后,才开始学习。”赵金保的父母都是农民,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从农村出来,在各行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时候很单纯,知道的东西少,另一方面,诱惑我们的东西也少。像现在小孩子玩的手机、电脑、电视,那时候哪里有呢?没有现在的小孩子那么思想活跃,,但是压力小,也很幸福。”
初二那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初三的时候赵金保开始学习化学,他的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赵金保考入安庆市第一中学。“那是毛主席唯一视察过的一所高中,”赵金保说起母校,有难以抑制的骄傲,“当时在安庆地区七个县,选拔十五个学生,进入安庆中学念书,竞争还是很激烈的。”高中时期,赵金保对物理和化学的兴趣愈加浓厚。1980年,是恢复高考的第四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家工业落后,所以那个时代的报考工科的优秀学生很多。赵金保也就是这样,凭着自己对化学的兴趣和对国家的朴素情怀,报考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一生和化学结缘。
搞化学研究几十年,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枯燥和辛苦的。但赵金保说:“人如果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可能会感到辛苦。但是如果对这件事感兴趣,就不辛苦。很多人可能觉得搞科研很累,收入也没有做金融和法律的高,但是如果喜欢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就不累。像我这么多年与化学分不开,看化学书,怎么看都不会厌烦,但如果让我去看数学,可能我就会累了。”
标准“工科男”
赵金保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日立集团任主任工程师等职,从企业重返高校,是一个回归的过程。回到学校,更多的跟年轻人接触,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了。“在学校里,只有老师的年龄在一年年增长,但学生们每一届都是年轻的,这种年轻永远有,看着他们,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这种愉快是其他职业很难体验到的。”赵金保说,“也许有人觉得当个教书匠,没有什么大成就,但如果所有人都只想着做大事,这个社会就完了。全部让精英们来办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是办不起来的。必须有人做所谓的“小事”,这个社会才是完整健全的。”
作为老师,赵金保是和善、乐观的,同时也是严格的。他笑着说,自己是一个标准的“工科男”,脑子比较“刻板”。这也是学工科的人的特点,没有学文科的人罗曼,没有学理科的人灵活,他们有棱有角,有条有理,做什么事,希望有步骤的往前推进。但是“刻板”,不等于“顽固”。赵金保是国家专门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二字,在他的科研和教学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赵金保鼓励他的研究生们做分析、创新,也格外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现在大家都在谈创新,但什么是创新?一个东西做出来是新颖进步的,而且确实有用,才叫创新。三岁小孩子,他对世界的认识是全新的,他可以想出一个全新的点子,但没有用,那就不叫创新。创新离不开日常的学习、积累和观察思考,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才叫创新。别人没做过的东西,别人做不到的东西,我们做到了,叫做创新,但如果你连别人做了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创新?”
科研创新过程中,失败在所难免。赵金保说:“像我们做研究,做十个研究,能有一两个成功就不错了,做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失败、不断进步的过程。但如果有兴趣,对失败就看得很淡了。学生们到社会上也要知道,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成功的,关键是失败后能不能起得来。过很长时间后你再回头看,那时候的失败,只是你人生中起伏的一个点而已。科研是这样,人生也是一样的。”
今年是赵金保大学毕业的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恰同学年少,多少蓬勃朝气。三十年间日积月累,在这个地方失了,在那个地方得了,都化为云烟。三十年后,他面对着和他当年一样年轻朝气的学生们,希望同学可以趁着年轻,可以承受得起失败,多做人生的尝试,多走出去看看,扩展自己的视野。赵金保在日本工作了十五年,对日本战后的发展原因理解很深。“仨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东西。日本人的勤勉、认真就非常值得学习。有一种东西,你怎么用它都是不会减少,那就是力气,力量。日本人做事,从不会珍惜自己的力量。年轻人,搬个重东西,累了,睡一觉第二天就会好了,第二次就能搬更重的东西。所以力量是越用越多的。”赵金保就是这样一个克勤的“工作狂人”,他从安徽的一个小县城中一路走来,一步一步,按照计划往前走。他低调、努力、勤奋、从不放弃,用经历为我们同学做着励志的表率。
“为国做贡献我们不敢想,只是回国做点事”
2011年是赵金保人生中转折的一年,带着世界先进技术理念从日本归国,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的2项,还有省、市、企业的多项项目,并作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进入厦大任教。赵金保记得初到厦大的那个晚上,受到了当时的厦大党委书记朱之文、院士田中群还有beat365官方网站书记和院长的亲自接待,天已经很晚了,大家仍旧在等,让赵金保十分感动。“跟我出国的时候不一样了,是整个社会的环境都不一样了。”
一方面是厦大本身化学实力强大,电化学又是化院的王牌专业,这个先进的平台对赵金保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厦大的盛情邀请和常年在外的赵金保也想回国做一点事情的思想的结合。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从小学到大学,全部是国家培养,念书的学费全部都是国家补贴,学成回报祖国的想法一直根植于赵金保心中。“我们学工科的,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都能有用,被社会认可,这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目的。为国做贡献,我没有这么大的目标,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我是希望在做这个事情的延长线上,作为结果,为这个国家做一点事。”
摘自beat365官方网站宣传部
记者:李雪婷 陈牧
编辑:郭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