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叶龙武教授课题组在基于炔酰胺的杂环合成方法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Brønsted Acid Catalyzed Dearomatization by Intramolecular Hydroalkoxylation/Claisen Rearrangement: Diastereo- and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Spirolactams” 为题于近日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去芳构化反应因其可直接将二维平面分子转化为三维结构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且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的全合成中。但是,目前该类反应底物主要局限于杂环及活化芳烃,而对于非活化芳烃的去芳构化反应条件仍较为苛刻。近年来,人们发展了一系列较为温和的通过[3,3]-重排途径实现的去芳构化反应,但都不可避免地使用过渡金属。而对于非过渡金属催化的[3,3]-重排去芳构化反应,目前仅有一例报道,但同样受限于相对活化的芳环。
最近,叶龙武教授课题组基于先前课题组有关炔酰胺烷氧化引发的重排反应(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4015; Chem. Sci. 2019, 10, 3123;Nat. Commun. 2019, 10, 3234)和去芳构化反应(Nat. Chem. 2021, DOI: 10.1038/s41557-021-00778-z)的研究基础,以手性Brønsted Acid(BA)作为催化剂,通过分子内串联烷氧化/[3,3]-重排途径成功实现了非活化芳烃的去芳构化反应。进一步的,利用手性Brønsted酸催化,通过动力学拆分实现了该反应的不对称版本。该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实现了基于非活化芳烃的Brønsted酸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CADA);(2)发展了基于炔烃的高效手性Brønsted酸催化动力学拆分;(3)以高非对映选择性和高对映选择性实现了系列重要手性氮杂环骨架的高效构建;(4)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明析了该类串联反应的机理。
该研究工作主要由叶龙武教授课题组2021届硕士生陈鹏飞和2019届博士生周波(现为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完成,并得到课题组其他研究生和本科生协助。特别感谢我院王斌举教授课题组在理论计算化学方面提供的重要帮助。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25108、92056104、2177216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9J02001)、beat365官方网站校长基金(2072021000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310024)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1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