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金属纳米团簇再次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18-02-27     浏览次数:次   

       郑南峰教授课题组在手性金属纳米团簇方面的合作研究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 “From Symmetry Breaking to Unraveling the Origin of the Chirality of Ligated Au13Cu2 Nanoclusters”作为VIP论文(Very Important Paper)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6, DOI: 10.1002/anie.201800327)。

       手性普遍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世界之中。纳米团簇作为连接小分子和纳米颗粒的桥梁,为解析手性纳米颗粒手性来源提供了很好的模型。近两年,郑南峰教授课题组发展了系列对映选择性合成手性金属纳米团簇的方法(J. Am. Chem. Soc. 2016, 138, 12751;J. Am. Chem. Soc. 2017, 139, 16113)。在该项研究中,他们发现使用双二苯基膦丙烷与巯基吡啶混配体可制备出内核为非手性的,手性仅由配体的不对称排列引起的手性金属团簇,该团簇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存在,难以分离。但他们通过单晶结构分析发现外消旋的Au13Cu2团簇的两种手性构型与其使用的双二苯基膦丙烷中C-C-C链的取向有直接关系,在合成中直接引入了手性双膦,使得双膦配体中C-C-C链的取向可以通过手性季碳的绝对构型得以固定,得到100% 光学纯R或S构型Au13Cu2团簇。此外,他们还结合结构分析和理论计算发现了该团簇的手性主要源于巯基吡啶(非手性配体)的不对称排列,而手性双膦配体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空间位阻以稳定巯基吡啶的不对称排列,并不直接贡献于团簇的手性光谱信号。该研究为制备内核为非手性的手性金属纳米颗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并为解释手性纳米材料的手性来源提供了很好的模型。

       该项研究在郑南峰和张文卿教授指导下,由beat365官方网站郑南峰和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Hannu Häkkinen课题组共同合作完成,第一作者为我院博士生邓果诚。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800327/full

上一条:基于团簇类分子的锂硫电池正... 下一条:基于团簇类分子的锂硫电池正...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