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座】阴离子识别导向的超分子催化

发布日期:2023-05-06     浏览次数:次   

名师讲座


报告题目:阴离子识别导向的超分子催化

报告时间:2023-05-11 16:00

报告人: 王其强 教授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报告地点:思明校区化学楼234会议室

     翔安校区能源材料大楼3号楼会议室5,漳州校区生化主楼307教室(转播)


报告摘要:

  超分子催化作为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的交叉融合,代表了超分子体系功能化研究的重要方向,有望为发展全新一代催化体系提供重要途径。大环化合物具有仿酶受限空腔和高效特异性结合能力,在发展高效超分子催化体系方面显示了巨大潜力,但目前结合、活化驱动力主要依赖于阳离子相关的作用或疏水效应。受阴离子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启发,我们提出以阴离子识别为导向,利用阴离子丰富的种类、多几何形状和多作用位点,在受限大环空间内建立多重弱相互作用的有效协同与调控,以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识别-催化转化。围绕上述思路,我们发展了大环抗阴离子捕获、仿酶底物诱导组装等策略,实现了反应的显著加速与精准手性控制,揭示了受限空腔内手性诱导、传递和弱相互作用机制;利用缺电子π面分子笼建立了协同阴离子–π活化新模式,阐明了多个π面之间的协同活化机制,实现了新型π作用原理驱动的高效、高选择性催化。


报告人简介:

  王其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200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王梅祥教授),2008-2013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合作导师:Kristin Bowman-James教授)、2014-2015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合作导师:Joost N. H. Reek教授)分别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围绕超分子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以新型作用模式为设计理念、新型大环主体分子为基础的分子识别、组装与超分子催化研究。自独立工作以来,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CS Chem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计划(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20)。获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2021)、全国大环芳烃超分子化学学术新星奖(2021)等荣誉奖励。现任《中国化学快报》期刊青年编委、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欢迎老师同学们积极参加!


beat365官方网站


上一条:【名师讲座】二十世纪经典电... 下一条:【名师讲座】静电纺有机/无机...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