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和展望
报告人: 李 泓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时间: 9月11日(周一) 下午3:00
地点: 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报告摘要: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和固态金属锂电池是重要的储能技术。本报告讨论了负极材料面向实际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需要深入了解的关键科学问题。
报告人简介:
李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8.9-1992.7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92.9-1995.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化学实验室;1996.9-1999.7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体离子学实验室,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2001-2003在德国马普所P. Maier教授研究组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固态锂电池、电池失效机制。主要学术贡献是在国际上首次开展纳米硅、氧化铬、氟化钛等负极材料研究,发现室温电化学无序化、电化学团聚、界面储锂、磷酸铁锂阶结构演化等现象,较早发展了SERS方法、扫描力曲线方法研究SEI膜三维结构。较早开展了电化学储能体系理论能量密度的系统热力学计算,并合作推动高通量计算的发展。共合作发表SCI论文270篇,引用超过14000次,H因子61。目前为Solid State Ionics地区编辑,J. Materiomics,《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推动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和固态电池产业化,分别成立溧阳天目先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国家科学中心清洁能源测试与研发平台负责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科技部先进能源领域储能子领域主题专家,科技部十三五智能电网专项储能实施方案与指南撰写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科学院纳米先导专项“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科技部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动力电池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负责人。
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beat365官方网站
2017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