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指导分子组装体的可控构筑

发布日期:2020-09-21     浏览次数:次   

近日,我院曹晓宇-杨柳林联合团队在可控构筑分子组装体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runcated Face-Rotating Polyhedra Constructed from Pentagonal Pentaphenylpyrrole through Graph Theory”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0c08243)

分子多面体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限域空间及在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的应用而备受关注。近些年来,化学家们构筑了形状、尺寸、功能各异的分子多面体结构。但由于基本设计原则的匮乏,新多面体结构的发现仍面临挑战。近年来,曹晓宇-杨柳林联合团队借鉴数学中的面方向性多面体(Face-Rotating Polyhedra)概念,发展了以三聚茚、氮杂三聚茚、四苯乙烯等为基元的一系列分子面方向性多面体组装体系,将组装基元的二维手性传递至分子多面体的三维手性,是一类全新的分子手性形式 (Nat. Commun., 2016, 7, 12469; Chem. Commun., 2018, 54, 4685; J. Am. Chem. Soc., 2017, 139, 18142; Chem. Sci., 2018, 9, 8814)

 

本工作基于图论构建了预测分子多面体结构的模型,并通过五边形面基元(F)和二胺顶点(V),进一步构筑了一类F2nV5n类分子多面体结构。但该类分子多面 体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经典多面体结构,是一类全新的多面体。图论揭示了该类分子多面体的对称性和拓扑结构,指出构筑该类分子多面体n=2, 3需一定弧度的五边形基元和约70°夹角的顶点。五苯基吡咯是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且苯环旋转可使该分子呈现一定弧度。同时,环己二胺分子具有60°的扭式构象,符合顶点的结构要求。因此,通过五苯基吡咯衍生物和环己二胺分子,可在不同溶剂中分别得到了截角四面体和截角菱面体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圆二色光谱、单晶和理论模拟,佐证了该理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并证实了溶液状态下,五苯基吡咯分子的苯环受限而导致了分子多面体的手性。

该工作由杨柳林研究员、曹晓宇教授和田中群教授共同指导,博士生瞿航为论文第一作者,黄哲誉硕士、硕士生董雪、王忻昌博士、博士生汤啸、博士生李之豪、硕士生刘昊亮协助完成工作。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和硕士生黄瑞山协助完成圆偏振荧光测试。此工作得到章慧教授、苏纪豪教授、孙庆福教授、李霄鹏教授、汪骋教授、张维教授、王宇博士等积极帮助与支持,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971216, 21722304, 91427304, 21573181, 91227111)、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批准号:20720160050)、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8243

 

上一条:碳龙化学进展:由新三键反应... 下一条:杂环合成新方法助力天然产物...

Baidu
sogou
Baidu
sogou